急救热线:0736 - 6600120
l 健康教育宣传栏
l 2020年卫健局第11期(乡镇卫生院第六期上)
中医药防控糖尿病
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,有很多种治疗方法,对于降糖药的中药配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一、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称之为“消渴病”,而对于它的发生,主要的病理演变是因为阴虚内热,所以在治疗上,往往会选择滋阴清热的中药进行配伍。比如临床上常常会选择玉竹,石膏,桑椹,桑白皮,桑叶或者黄精,山药这样的药物,相互配伍组成配方,起到一定的降糖作用。
二、对于降糖的中药配方,也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,效果也是非常明显。临床上常常会选择天芪降糖胶囊,消渴丸或者津力达胶囊都是有明显的效果。
三、对于降糖中药服用的过程中,也应该控制饮食,加强运动、自我血糖的监测,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,效果更为明显。
四、降糖中药
1、黄芪:现代医学证明,中药黄芪对糖尿病患者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的作用。中药黄芪可通过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、胰岛素受体底物活性、蛋白激酶B和蛋白激酶C活性,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而发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、降低血糖的作用。
2、人参:临床报道人参浸膏对早期轻症糖尿病有治疗效果,使尿糖减少,血糖降低,停药后疗效仍可持续2周以上。对轻症糖尿病人参可与生地合用;对中、重症糖尿病宜与胰岛素合用,因二者有协同降血糖的作用。人参日用量3~9g。
3、枸杞子:枸杞能补肾养肝,治肝肾阴虚、消渴等。每日用枸杞子、五味子、黄精、元参各煎汁当茶饮,可改善消渴症状。
4、丹参:有活血、行血、凉血、养血的作用,可以化瘀、通络。丹参煎剂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,作用可持续5小时之久,且可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。丹参、花粉、葛根,黄芪,五味子,忍冬藤、玄参各,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凝血、高血脂有效。
5、生地黄:有滋阴清热的作用,可改善糖尿性的高血脂、高血压病情。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,多以生地配天冬、枸杞子等。
6、海带:含有藻胶、氨基酸、核黄素、维生素C、钾、碘、钙等。海带中有一种名为褐藻酸钠的成分,该成分可以使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,空腹血糖下降,糖的耐受量得以改善,达到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治疗要求。
7、玉米须:玉米须发酵剂对实验动物糖尿病有明显降血糖作用,且对糖尿性高血压、肾病有改善作用。临床用玉米须,黄芪,白术与猪胰1具炖,做1日食疗之用。
8、知母:知母水提取物能降低实验动物血糖,对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作用更明显。用知母、天花粉、麦冬各,黄连组方煎服,可改善糖尿病上消(如口渴、多饮等)症状。
9、赤芍:是清热、凉血、散瘀的佳品。现代药理学证明它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,降低血糖、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。
10、当归:本品可补血活血、润肠通便,具有保护肝脏、防止肝糖原减少、镇静、镇痛和消炎的作用。
11、葛根:本品可发表解肌、升阳透疹、解热生津,具有显着的降血糖作用。
此外,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还有很多,请谨遵医嘱。
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知识
一、什么是脑卒中
脑卒中俗称“中风”,是由向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。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(CVA)会对大脑组织造成突发性损坏,通常发生在向大脑输送氧气和其它营养物的血管爆裂之时,或发生在血管被血凝块或其它颗粒物质阻塞之时。如果神经细胞缺乏足够的氧气供给,几分钟内就会死亡。接着,受这些神经细胞控制的身体机能也会随之失去作用。
二、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控
本次推荐中医足浴疗法
1、基本原理及要求
原理:泡脚水选用温热(热水),通过温热刺激使腿及全身毛细血管扩张,周围血液分布增多,循环阻力减少,全身血压也随之下降。可以减轻脑卒中的症状。
2 、材料:足浴盆或桶尽量选用木质的为好,桶高应不小于 40cm, 泡脚水选用温热(热水),水温为 40°。
3、 足浴时间:泡脚可每天 2 次进行,下午与晚间各 1 次,每次 30-40 分钟。
4 、方法:双足浸泡,尽量让水没过足踝(有足浴桶者可至膝以 下) ,水温保持在 40°。
5、中药配方
肝阳上亢证者可选用磁石降压方:磁石、石决明、当归、桑枝、 枳壳、乌药、蔓荆子、白蒺藜、白芍、炒杜仲、牛膝各 6g,独活 18g。 将诸药水煎取汁,放入浴盆中,待温时足浴,每日 1 次,每次 10~ 30 分钟,每剂药可用 2~3 次。
痰瘀互阻证,可法夏三皮汤:法半夏、陈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各 30g。水煎取汁,待温时足浴,每次 15~30 分钟,每日 2 次,每日 1 剂,连续 3~5 天。
肝肾阴虚者,可选用杜仲木瓜汤:杜仲、桑寄生、木瓜各 30g。水煎取汁,放入浴盆中,用毛巾蘸药液热熨腰痛部位,待温时足浴, 每日 2 次,每次 10~30 分钟,每日 1 剂,连续 3~5 天。
分享到: